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
A.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
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
C.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
D.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变化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的是
A.“竞尚洋装” |
B.“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
C.西餐馆的出现 |
D.西式洋房的出现 |
鸦片战争后,中国服饰的变化反映了
①近代前期的历史是向西方学习的历史②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中国服饰的改革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A.①② | B.①③ |
C.② | D.①②③ |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近代社会特有的服饰景观是
A.长袍马褂 |
B.西服革履 |
C.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
D.华冠儒服 |
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A.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资金 |
B.实现中日经济的共同发展 |
C.转嫁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 |
D.满足战争的需要,以战养战 |
抗日战争期间,日伪沦陷区经济的性质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 B.资本主义经济 |
C.殖民地经济 | D.资本主义经济和殖民地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