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序》
(1)材料一中魏源提出了什么思想主张?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魏源对“夷”有何认识?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一一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康有为
(2)根据材料二说明梁启超认为变法最重要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说明其主要内容。与魏源相比,梁启超、康有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什么进步?
材料四: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 陈独秀《敬告青年》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提出了什么主张?为此他倡导和发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请指出这场运动的名称。
材料五: 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例《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4)李大钊这篇文章宣传的是什么事件?由此可以看出李大钊什么主张?
(5)综合以上材料,请对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趋势作简要说明。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说明张謇的企业为什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
(3)在你看来,那个时代中国民族经济要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通常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过程,留下了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经验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 1858年)
材料二一是煤烟滚滚,烟雾弥漫,正是煤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英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时期。二是河流的污染,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化学印染工业的发展,由于工厂主只顾自己的利益,直接将污水排进河中,使河流遭到污染。三是自然环境的恶化,工业革命中,钢铁业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对环境的破坏相当严重,直接导致了对森林的大肆砍伐。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我们一个很大的成果是创作了利用市场机制的方法来解决酸雨控制的问题。……在环境执法方面,在美国我们建立了一种处罚的措施,可以处罚剥夺公司由于不进行环保行动而获得的任何经济收益。……在美国,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提高能源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舒适度。
——人民网《美国环保协会主席谈美国环境保护的经验与教训》
请回答:
(1)材料一种的两幅图片主要揭露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分析工业革命造成大气、河流污染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具体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是怎样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
(4)综合以上材料,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略亚洲,孙中山和地分别领导了本国的反帝斗争。
材料一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第一步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第二步使武力为国民之武力,国民革命必于此时乃能告厥成功。”……他说,“对于欧洲人,只用仁义去感化他们……一定是做不到的。我们要完全收回我们的权利,便要诉诸武力”。
——王志光《孙中山反帝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二非暴力的核心是爱和感化。甘地继承了古代耆那教、佛教和印度教道德观中的“戒杀”原则……虽然甘地的“非暴力”学说带有很浓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但是也表现出他对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强烈追求。
——朱明忠《学者评卄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
材料三乔治•奥威尔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还做出了另一番的解释:“在每次危机中,甘地都会挺身而出,制止暴力一一从英国人的角度看,这意味着印度人根本无法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动……在甘地领导印度独立运动的40多年里,警民总共将近8000人死亡。在英国人撤离的一年之内,印人自相残杀约达100万人。
——黄家杨《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作用有多大》
请冋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这一思想的形成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甘地“非暴力思想”的来源。材料三认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存在什么不足?
(3)孙中山和甘地分别以不同方式领导着本国的反帝斗争。我们评价这两种不同斗争方式的正确标准是什么?

【历史上重大改革冋眸】北宋初期差役法存在严重弊端,百姓怨声载道,王安石以免役法代之。阅读下列树料:
材料一然役有轻重劳佚之不齐,人有贫富强弱之不一,承平既久,奸伪滋生。命官、形势占田无限,皆得复役,衙前将吏得免里正、户长;而应役之户,困于繁数,伪为券售田于形势之家,假佃户之名,以避徭役。……民间规避重役,土地不敢多耕,而避户等;骨肉不敢义聚,而样人丁。故近年上户浸少,中下户浸多,役使频仍,生资不給,则转为工商,不得已而为盗贼。
——《宋史•食货志》
材料二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盖免役之法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三苏徹认为,差役法“衙前之害,自熙宁以前,破敗人家,甚如兵火,天下同苦之久矣”。但是“近岁所以民日贫困,天下共苦免役法者,乃是庄农之家,岁出役钱不易”,而坊郭人户“所出役钱太重,未为经久之法“差役之利,利在上等、下等人户,而雇役之利,利在中等。既利害相半,则兼行差雇为利实多。”“今既行差役法,仍许所差之人不愿身充,亦得雇幕,盖所以从民之便也。”
——方宝璋《再论宋代免役法的利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初差役制度存在的问题。
(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对差役法做出的调整。这一调整的目的何在?
(3)据材料三,概括苏辙对差役法与免役法的态度。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制定改革措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大国关系的变化往往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值得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2年元旦,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强调战胜共同敌人的重要性,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与盟国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
材料二从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就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通过这些信件以及其他秘密渠道,两国逐渐达到了谅解;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伊柳辛—28轰炸机及其附属设施,并且保证今后不再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美国承诺不侵犯古巴;等等。因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意让危机升级,努力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
——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三 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尼克松访华最重要的成果是中美双方签署了《上海公报》……公报在阐明双方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各自看法和立场、承认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区别的同时,又强调指出,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对苏联的政策并分析其原因。
(2)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为什么会引起美国的强烈反应?据材料二,归纳古巴导弹危机最终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中国和国际形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