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在第一时间发出了抗震救灾动员会。万千子弟兵立即奔赴灾区,自愿者从各个方向进入抗震第一线,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支援灾区,共同唱响了一首“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雄伟赞歌。
材料二:财政部通知要求,灾区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截至4月20日,中央财政已下拨青海抗震救灾资金5亿人民币,用于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济、伤员救治、卫生防疫、学校复课、损毁实施修复等方面。
(1)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财政有哪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我国党和政府为什么在第一时间发出了抗震救灾动员令?
2010年3月21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是扩大内需。中国将坚持以内需为主、内外需结合;继续优化投资结构,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努力实现增投资、扩消费、惠民生的一举多得。
(1)简述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经济生活依据。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号令下,广大军民万众一心抗震抗灾。这次玉树抗震救灾难度之大、条件之艰苦、环境之恶劣,在灾难救援史上是罕见的。然而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志愿者同灾区干部群众一道发扬“顾大家舍小家”精神,连续作战,始终坚守在抗震救灾的最前沿,有力推动了抗震就灾的有序进行。有人感慨地说,这是一场真正意义的“人民战争”。目前,玉树恢复重建各项工作正在科学有序地推进,灾区人民正在党和国家大力支持下顽强奋斗,重建家园,迎接美好的明天。
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战争’”的认识。
从中国社会进步的窗口,我们能看到一个迈向更加文明、开放、自信的社会生态:
走势之一:公民参与 |
例:根据新修改的《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立法程序规则》,甘肃省公民个人不仅可以提出立法建议项目,还可以参与起草法规草案。 |
走势之二:民主带动 |
例:2007年,十七大代表中的基层党员大幅度增加,约占30%;2008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基层工人代表比上届增加了1倍以上,基层农民比上一届增加了70%以上。 |
走势之三:法的权威 |
例:某市60多名党组织的新任岗位领导接受了特殊的“洗礼”。通过廉政谈话,他们明白要正确处理党法关系,依法用权,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势。
中国农村的变化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利用业余时间,高中生小明走访了自己所在的家乡──闽南某村。下面是村民和他的对话:
村民甲:以前,饭吃不饱,只好野菜充饥,现在吃野菜反而是享受。这些年,市场搞活了,我们的收入明显增加,大家的业余生活也丰富多彩,日子一年比一年红火。
村民乙:自从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前些年,村里还成立了互助合作社,帮我们解决后顾之忧。农闲时,我们还可以到村里的私营企业里打工挣钱。
村民丙:现在,我们看病可以报销一部分医药费了,小孩子上学不交钱了,老年人也能领到养老金了,听乡长说这是政府给拨的款。
请结合材料中村民的谈话,从《经济生活》角度,和小明一起说明该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2009年以来,某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不断加快改革和创新步伐,努力克服和解决经济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经济运行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快速平稳发展的态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分析某市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