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认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以莎士比亚这种创作理念为指导构建的文艺经典是
A.《唐璜》 | B.《战争与和平》 |
C.《等待戈多》 | D.《悲惨世界》 |
“……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该歌词描述了
A.北伐战争的革命洪流 | B.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 |
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 | D.人民群众支援解放战争的豪情 |
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A.A—B段 | B.B—C段 | C.C—D段 | D.D—E段 |
“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 | B.抗击外国侵略 |
C.新民主主义革命 | 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
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员构成表
地区 |
党员人数 |
学生 |
工人 |
农人 |
绥远 |
3200 |
8% |
3% |
80% |
湖北 |
1877 |
63.1% |
2.3% |
8.9% |
广东 |
15000 |
21.2% |
20.1% |
39.1% |
上表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
A.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 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
C.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 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坚持国民革命,实行联俄 | B.对外依靠苏俄抗击帝国主义 |
C.继续走苏俄的革命道路 | D.按照苏俄的政党组织形式改组国民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