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中国观众开始迷上一位汉译名叫做“哑波林”的电影演员,亲切地称他为“滑稽大王”、“快活大王”。这位演员在当时大获成功的秘诀有
①电影技术的成熟与传播中的优势 ②默片形式彰显其哑剧表演的才能
③作品的通俗性和批判现实精神 ④电视的普及推动艺术走向大众化
|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
| A.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 B.清末“新政”,注意改善民生,农民很怀念 |
| 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 | D.清朝皇室自愿交出全部财产分给农民 |
20世纪初期,中国某政府在建立时曾把下列歌词作为国歌广泛传播:“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这个政府“揖美追欧”的表现有①实行三权分立②实行内阁责任制③实行“耕者有其田”④鼓励发展工商业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的内容是()
| A.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 C.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 D.实行责任内阁制度 |
据统计,自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国内新成立的公开团体有682个,其中政治类团体312个,主要集中在京、津、沪、宁、穗等地,而京、沪两地又占1/2以上。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末“新政”的推行 | B.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
| C.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 D.《临时约法》规定了民主权利 |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按照这一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对1840—1911年间的重要事件评价较高的应是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国民大革命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