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1) 科举制产生于何时?
(2)科举制在当时的进步意义是什么?
(3)唐代科举考试进士科最为重要,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思考下面的5个话题,完成相关任务
话题:①五四运动 ②鸦片战争 ③同盟会成立 ④辛亥革命 ⑤中共成立
请回答(填代号):
(1)上面5个话题中,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话题是:;
(2)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话题是:
(3)上面5个话题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是:(只有全对才得分,共2分)
(4)历史文化素养是人的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可以提升人的修养。某文化机构为考查青年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拟向全国征集考查选手文化素养的历史试题。请你从上面挑选1个话题(辛亥革命除外),仿照例子,设计相关问题,向该文化机构投稿。要求:问题简洁明了,指向性强。(4分)
例如:
话题:辛亥革命
问题: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案: 三民主义。
推荐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三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这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时报》
(1)材料一所述“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材料肯定了该制度什么积极作用?
(2)“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 “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举出当时台湾军民在反割台斗争中的两支主要力量。
(3)材料二邓小平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他提出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后来发展为什么政策?
(4)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的遗留问题,但两者又有一定的区别。请指出这两个问题的主要不同之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国家统一作了哪些不懈努力?
阅读下列材料:
列宁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俄国实际,创立列宁主义
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历史新纪元;并巩固政权,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引自《苏联史》
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引自《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 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引自《列宁全集》42卷
请回答:
(1)完成表格填写
理论阐释 |
指导的实践 |
历史作用 |
启示 |
|
一战 期间 |
||||
二月革命后 |
||||
十月 革命 |
(2)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1分)
(3)材料一、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外,主要目的是什么?(1分
(4)材料三说明了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5)材料四中的“再后退”退到了什么地步? “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分)
(6)从以上材料反映的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化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2分)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材料一 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钱穆《孔子传》
材料二 图4《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
图4
材料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
(1)请结合史实说明孔子是中国远古“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
(2)结合图4指出,在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请简述这一重要思想的历史作用。
(3)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主要体现为哪一理论的提出?请简述其内容。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其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华民族主流思想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