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科学家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连续五年调查的结果(单位:株/m2 )。
(1)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 ;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2)上右图是某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 年,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
(3)05年此地的植物被烧,几年后出现新的群落,其演替的类型是 。演替中群落的变化是( )
A.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 B.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 C.有些物种可能灭绝 | D.生物种类越来越少E.有规律 F.不可预测 |
(4)下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②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③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④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70%的酒精溶液中;
⑤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⑥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色、白色和粉红色。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R(r)与H(h)调控,R为红色基因,H为红色淡化基因。R不存在或H基因纯合时为白色,R存在且H基因杂合时为粉红色,R存在且H不存在时为红色。现取3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色纯合品种甲、乙、丙分别与红色纯合品种丁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
(1)乙的基因型为;用甲、乙、丙3个品种中的两个品种杂交可得到粉红色品种的子代,用遗传图解说明。
(2)实验二的F2中白色﹕粉红色﹕红色 = ,其中白色的基因型有种。
(3)与杂交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的最大优点是。该植物不能用单倍体育种获得粉红色品种的原因是。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宁德市某养猪场为预防猪伪狂犬病,定期给猪背颈皮下注射疫苗制剂。(疫苗制剂成分:减毒伪狂犬病毒+油佐剂+生理盐水)
请回答:
(1)给猪注射疫苗时,皮肤痛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由B传到A的过程(如甲图),发生的信号变化为;a的内容物释放到b,然后与c上的结合。
(2)乙图为疫苗进入机体产生免疫的过程,过程③表示,属于免疫。已注射该疫苗的猪接触伪狂犬病毒,体内能识别该病毒的细胞有(填字母)。
(3)为检测已注射该疫苗的猪是否对伪狂犬病毒具有免疫能力,选取30日龄猪仔若干,均分为两组,第1组每头注射3ml疫苗制剂,第2组每头注射3ml;两周后,给两组猪仔注射等量的伪狂犬病毒。预测:与第2组对比,第 1组猪仔体内特有的变化是。
为研究冬虫夏草提取物和鬼臼类木脂素的抗癌机理,科研小组做了大量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
①取小鼠肝腹水癌细胞培养液均分为3组,编号A、B、C。
② A组加入一定量的冬虫夏草提取物溶液,B组加入等量的鬼臼类木脂素溶液,C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48h。
③将3组培养液分别离心。取各组上清液测得几种物质的相对量,计数沉淀物中小鼠肝腹水癌细胞数目,检测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结果如下表:
组别 |
培养液中物质的相对量 |
肝腹水癌细胞数目 |
Bcl-2蛋白相对量 |
||
胸腺嘧啶 |
尿嘧啶 |
葡萄糖 |
|||
A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C |
+ |
+ |
+ |
+++++ |
+++++ |
(注:+的数量表示相对量的大小)
请回答:
(1)设置C组的目的是,三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相对量是变量。
(2)冬虫夏草提取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进入癌细胞,导致癌细胞死亡。鬼臼类木脂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癌细胞对的摄取,从而抑制的合成。
(3)经研究Bcl-2蛋白是一种调控细胞凋亡的蛋白,据实验结果分析Bcl-2蛋白是一种(促/抗)细胞凋亡蛋白。
用人杂交瘤来生产人源单克隆抗体难以成功,因此单克隆抗体大都来自鼠源。但鼠源单抗在人体内使用时,会产生较强的免疫原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发明了嵌合抗体。大致过程如图所示:
(1)鼠源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应用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有。
(2)嵌合抗体能降低鼠源抗体的“免疫原性”,从图中可以推测,免疫原性的产生主要与抗体的(选填“V区”、“C区”)有关。
(3)基因嵌合表达载体转染成功的细胞应该具有的特点是:分泌抗体和能力。
(4)嵌合抗体的生产属于工程范畴。图示中的嵌合抗体能比较有效的治疗。
果蝇卷翅基因A是2号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突变基因,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型。
(1)杂合卷翅果蝇体细胞中2号染色体上DNA碱基排列顺序是(相同/不相同),位于该对染色体上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传递是(遵循/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无论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以及人类,都可发生基因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特点)。
(2)卷翅基因A纯合时致死,推测在随机交配的果蝇群体中,卷翅基因的频率会逐代。
(3)研究者发现2号染色体上的另一纯合致死基因B,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果蝇,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下图。
该品系的雌雄果蝇互交(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A基因的频率(上升/下降/不变)。
(4)欲利用 “平衡致死系”果蝇来检测野生型果蝇的一条2号染色体上是否出现决定翅膀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可做下列杂交实验(不考虑杂交过程中的交叉互换及新的基因突变,翅膀性状与多对等位基因有关):
P “平衡致死系”果蝇(♀)×待检野生型果蝇(♂)
F1选出卷翅果蝇,雌雄果蝇随机交配
F2 ?
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