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它在防止大规模战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解决一些地区性冲突事件和重大危机中又往往不被重视,起不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2006年10月9日,朝鲜不顾联合国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公然进行了核试验,这表明
| A.联合国在处理地区间问题上没有约束力 |
| B.多极化格局下,联合国的作用有待加强 |
| C.法西斯分子卷土重来,欲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 |
| D.朝鲜开始崛起,成为了国际格局中的又一极 |
在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在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并指出立法权应高于执行权。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 A.以上下权力制衡为目的 | B.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 |
| C.为后世不同程度所借鉴 | D.指出未来社会发展方向 |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 |
| 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
|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
|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废分封,置郡县 | B.建立法律体系 |
| C.确立三省六部制 | D.实行科举制 |
(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
| A.相权不断削弱,皇权得以强化 |
| B.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 C.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 |
| D.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 |
《史记·龟策列传》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
| B.神权与王权结合 |
| C.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 |
| 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