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这里“发明家”是指
| A.科学社会主义者 | B.第一国际领导人 | C.巴黎公社领导人 | D.空想社会主义者 |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造纸术 | B.活字印刷术 |
| C.指南针 | D.火药与火器 |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藩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 A.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 B.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
| C.是明朝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 D.对中国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 A.孔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陆九渊 |
朱熹被康熙皇帝称为:“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下列思想属于这位思想家是( )
| A.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
| C.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 D.格物致知、存理灭欲 |
下列各项所倡导的道德观不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潮流的是
| A.“中国言义,虚文而已。西洋言利,却自有义在。……鹜其实则两全。”(《郭嵩焘日记》) |
| B.“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曾国藩《讨粤匪檄》) |
| C.“损人利己非也,损己利人亦非;损下益上非也,损上益下亦非。”(严复《天演论》) |
| D.“道德之为物,应随社会为变迁,随时代为新旧。”(陈独秀《答淮山逸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