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一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时,看到其中这样的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他们对这句话中“变”的内涵产生了争议。甲说:变就是要变革教育制度。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政治制度。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丁说: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他们中有一人的观点是正确的,他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得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
|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
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 A.平民的斗争 | B.帝国皇帝的重视 |
| C.罗马的不断扩张 | D.法学家的努力 |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Aristeides)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则故事突出反映了
| A.雅典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 B.“陶片放逐法”形同虚设 |
| C.直接民主导致权力误用 | D.很多雅典政治家浪得虚名 |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城邦。这些城邦的基本特征是
| A.地域辽阔,农业发达 | B.法制健全,等级森严 |
| C.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 D.中央集权,分权制衡 |
政治民主化是近现代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大势所趋。饮水思源,民主发源于
| A.斯巴达城邦 | B.雅典城邦 | C.罗马城邦 | D.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