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 |
|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
|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
| D.继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
《中华文明史》记载:“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很大程度上是由军事所牵动,近代化改革也多从军事改革开始,……但中国的近代化由军事所牵动也有相当的负面作用,当转型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时,……军事体制中那种与生俱来的层次化、制式化、纪律化、统一化又恰恰具有某种反现代的品性,这不能不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影响。”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 A.中国近代化开始于对外战争 |
| B.统治者局限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
| C.军事部门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核心 |
| D.军事改革牵动的近代化转型缓慢 |
《明宣宗实录》中写到:“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由此可见明朝政府
| A.鼓励发展贡赐贸易 | B.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
| C.防范倭寇侵扰沿海 | D.加强外贸税收管理 |
唐代长安日暮即闻鼓鸣,百业歇息,开始宵禁了。而宋朝,无论是东京汴梁还是南宋的临安皆不夜禁,不但不夜禁反而通宵达旦,当时人们称娱乐场所为“瓦舍”、“瓦肆”、“瓦子”或“勾栏”,在这些娱乐场所中兴起了“市民文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科学技术创新推广 |
| B.城市建设的变迁 |
| C.商品经济趋向繁荣 |
| 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
| A.实行内外朝制度 | B.实行察举制 |
| C.分封同姓王 | D.推行刺史制度 |
观察《国家财政拨款科学研究经费支出总额表:》(单位:亿元),其中基建支出的变化主要反映出()
| 1988年 |
1985年 |
1980年 |
1960年 |
|
| 科研经费 |
93 |
83 |
53.3 |
22.7 |
| 基建经费 |
25 |
18 |
11.3 |
11.1 |
| 总额 |
118 |
102 |
64.6 |
33.8 |
A.经济建设规模的萎缩B.科研浪费现象日益严重
C.科研条件的逐步改善D.财政拨款的使用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