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产生ATP的部位及所需ATP的来源主要是
A.线粒体;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 | B.细胞质基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
C.线粒体;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 D.细胞质基质;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
下列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消耗ATP的是
A.叶绿体基质中将C3还原为糖 |
B.突触前膜向胞外释放神经递质 |
C.线粒体内膜上[H]与氧结合生成水 |
D.植物根细胞逆浓度吸收矿质离子 |
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制备果酒和果醋的实验过程中都要持续通入氧气 |
B.分离土壤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需采用相同的稀释度 |
C.将DNA粗提取后用二苯胺进行鉴定时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
D.选择过氧化氢酶作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的理想材科 |
下图表示某群岛上蝉的物种演化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不同种的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乙形成丙和丁的过程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 |
B.物种戊的形成是基因频率不定向改变的结果 |
C.由甲形成乙和戊的过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D.群岛上各种蝉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相互影响 |
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偏爱小粒种子。在该生态系统中,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科研人员在1974~1977年间,在某一实验区域内进行了啮齿动物的有无对蚂蚁数量影响的相关研究。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之间没有竞争关系 |
B.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分别属于第二、三营养级 |
C.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蚂蚁的数量会先增加然后维持相对稳定 |
D.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的竞争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 |
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连续48小时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速率恒定),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3个 |
B.绿色植物CO2吸收速率达到最大的时刻是第45小时 |
C.实验开始的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弱 |
D.实验全过程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