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A.温度、食物 | B.温度、光照 |
C.温度、温度 | D.光照、食物 |
( 2010年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三期中)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2、3、4 |
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2、4 |
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会出现1或4现象 |
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2、4 |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内部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向与突触小泡移动的方向相同 |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
下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
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 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
B.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
C.若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f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
D.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
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
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完成反射活动所用的时间决定于反射弧的长度 |
B.反射活动的完成不需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
D.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