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细胞周期中部分细胞核的变化示意图,此过程( )
A.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
B.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
C.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解体 |
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
人类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只有A抗原为A型;只有B抗原为B型;二者均有为AB型;二者均无为O型。下图为相关抗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基因(H、h)及复等位基因(IA、IB、i)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I对i显性。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O型血人的基因型共有4种 |
B.AB血型的夫妇所生孩子可能为O型 |
C.复等位基因的出现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
D.基因型为Hhii、HhIAIB的夫妇生出A型血孩子的概率为3/8 |
下图示由甲、乙、丙3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Ca2+使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神经元兴奋时,乙、丙神经元同时兴奋 |
B.乙酰胆碱和5一羟色氨酸都与突触后膜相同的受体结合 |
C.若神经性蛇毒与乙酰胆碱受体发生不可逆的结合,则对乙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
D.若用某种药物抑制乙神经元上的Ca2+通道,则甲、丙两个神经元都无膜电位变化 |
调查发现两个家系都有单基因遗传病甲和乙的患者,系谱图如下(已知I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B.乙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C.II10的基因型有6种可能 |
D.若II9与II10生育一个女儿,该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1/9 |
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造成果品减产失收。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长大后的小蜂钻出卵壳,再次找到椿象重复上述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平腹小蜂可从椿象的卵液中获取能量 |
B.荔枝椿象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次级消费者 |
C.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 |
D.平腹小蜂可以减少荔枝椿象对荔枝的伤害 |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H7N9型禽流感病毒侵入后,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
B.B淋巴细胞经HTN9型禽流感病毒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与抗原结合 |
C.患者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B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
D.H7N9型禽流感病毒侵入后,体内的吞噬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