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世界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读图回答1~3题。位于热带地区的地点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位于南半球的地点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地点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读“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36~37题。图中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①② |
C.①③②④ | D.④①③② |
图中abcde五地中,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是
A.bde | B.ade | C.abd | D.acd |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34~35题。图7中甲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盛行下沉气流 | B.10°~20°盛行东南风 |
C.20°~30°盛行西北风 | D.30°~40°盛行西南风 |
图中甲、乙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
读图6,回答31~33题。若该图为热力环流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处气温比丙处高 |
B.气流①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冷热不均 |
C.甲处气压比丙处低 |
D.气流②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异 |
若该图代表北半球“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则
A.①处为西南风 | B.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
C.丙处多锋面雨 | D.②是因为受热而上升 |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丁一定为陆地 | 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 |
C.①为东南季风 | D.该环流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读图5,完成27~30题。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地面辐射
A.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逆辐射 |
B.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
C.随温室效应强度的增大而增强 |
D.属于短波辐射 |
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在晚秋或寒冬,农民为了保护农作物防御霜冻,常常燃烧植物秸秆制造烟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大气吸收了太阳辐射,保存在大气中,使大气温度增高 |
B.最主要是想通过燃烧植物秸秆释放出的热量增温 |
C.增强大气的逆辐射,使地面温度增高 |
D.制造烟幕减少地面辐射 |
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的质量、体积最小 |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上部 | D.在地球附近表面,各圈层相互平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