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应坚定信心、携手合作、共渡难关。回答下列问题。回顾2009年,当金融危机使楼市陷入深重的低迷、一些房企资金链绷紧到即将断裂之时,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措施。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2009年12月,针对当前情况,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从“刺激”房价到“抑制”房价再到“遏制”房价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客观与主观要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实践对认识具有反作用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这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明,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 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在下列选项中,与漫画《抱团取暖》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相同的是 ( )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D.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这主要是因为
A.民族精神不具有时代性,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
B.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
C.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D.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
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段话告诉我们
A.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 |
B.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
C.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特征 |
D.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
近年来,两岸文学进行了深层次交流。无论是《台湾》杂志发表《刘铭传》、《文天祥》和《阿芙蓉》,还是《“黄浦”五期》、《伏牛》、《汉家女》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阅读,都能受到它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
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②弘扬民族精神需要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
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③ |
《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主要讲“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方,而《老子》五千言之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地。这说明,中华文化
A.异彩纷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 B.其核心在于传播传统道德精神 |
C.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D.就是儒道文化 |
有位教授曾用过三首诗词来形容三大江的文化特色,如黄河文化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长江文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珠江文化是“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共此时”三字就很能体现广东文化的包容性与共时性。上述材料表明
A.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 | B.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
C.文化与政治、经济是相互交融的 | D.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