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200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①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着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②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答记者问时说:“中国经济今年必须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走出一条光明的路子。这是很难实现的,但却必须实现,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二次探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我们必须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放在重要位置
②必须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
④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④ | B.③④ | C.①③ | D.①②③④ |
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耗,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生活方式。在学校开展“低碳生活:我们在行动”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可以选择的做法有
①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重视量的积累
②变废为宝,注意生活废物的再利用,促成矛盾双方的转化
③保护自然,拒绝穿天然纤维制成的衣物,坚持正确的生态价值取向
④多消耗可再生资源,少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体现了
①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局部影响整体,要重视局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从根本上是因为
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 B.人能认识世界,但认识总是有限的 |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D.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无限变化发展的 |
下列诗句中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