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盛世危言》载:“昔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语人曰:‘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学管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问船炮之利,某厂价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A.中日两国近代化进程基本上同时启动 | B.俾斯麦的话具有预见性 |
C.制度变革在近代化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 D.日本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 |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A.经济特区的创办 | B.沿海经济开放带的开辟 |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 D.内地的开放 |
1975年《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出台,计划引进外资65亿美元。但遗憾的是,这些引进方案因各种原因被迫暂停。直到1979年,十一届四中全会以后,我国才正式启动了又一次大规模的对外经济合作。与上述现象有关的背景是
A.“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导致对外合作暂停 |
B.联合国席位的恢复是对外合作再次启动的主要原因 |
C.中国与西方国家尚未建交故合作未能实现 |
D.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
电视剧《鸽子哨》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有:“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歌词中的“大会”是
A.中共七大 | B.中共九大 |
C.十一届三中全会 | D.十三届二中全会 |
“这一运动,首先从农村开始,小社并大社,自留地归集体,大搞公共食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这一运动”是
A.土地革命 | B.包产到户 |
C.人民公社化 | D.社会主义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