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收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
| B.提出了由国民运动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
|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
|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B.制天命而用之 |
|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
|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① 参知政事的设置 ② 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 军机处的设立 ④ 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 A.①②③④ | B.④②③① | C.②④①③ | D.④①②③ |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完善科举程序 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强化文化政治④世俗文学兴起()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着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表现的是 ()
| A.跻身仕途的平民取代了门阀家族,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 |
| B.佛道的虚无和消极让位于儒家思想的积极、理性和乐观 |
| C.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 |
| D.商业对国家的财政政策至关重要,政府稳步提高货币的供给 |
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 |
|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 C.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 |
|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