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乙两图是秋分日、夏至日的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两图中表示秋分日的是_____图。甲图中的虚曲线是____________线。乙图此时A地的人发现天已经亮了,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的_____________作用。
(2)此时,甲图反映的太阳高度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图到乙图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甲图分析,30°N地区比30°S地区太阳能丰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2009年我国研制出一种新型太阳能薄膜(可薄到1微米)电池材料,只需敷上墙壁就可以集能发电。这种材料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集能效率最高,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事业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材料二:海水西调入疆构想图(图15)。

⑴图中调水线路依次经过我国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地形区。
⑵图中A、B、C三地所属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⑶该工程建设可能对沿线地区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⑷分析图14中A、C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域
A
C
气候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不利


读我国“西电东送”工程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电东送”工程的目标市场主要是我国东部沿海三大工业基地,据图写出它们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__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
(2)据图分析,“西电东送”工程三条路线的电力构成有何差异?
(3)“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对东部地区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图12和图13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有关资料,读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A、B、C分别代表的是经济地带,图乙中与此对应的依次是
(2)能反映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指标是
(3)从图中可知,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从武汉沿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1)根据材料回答,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2)武汉市作为区域服务中心地,其主要服务内容有哪些?
(3)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0分)读图,回答问题。

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分别是什么?
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分别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