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精神”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结合”的最大成果是
A.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
B.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
C.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
D.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
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这种政策”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农业集体化政策 |
D.工业国有化 |
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位后决心致力于铁路建设:“……中国物产无不丰富,惟待开发而已。……故目前关系吾国前途之最大者,莫如铁路之建筑。因铁路能使人民交接日密,祛除省见,消弭一切地方观念之相嫉妒与反对,使不复阻碍吾人之共同进步,以达到吾人之最终目的。”孙中山认为
A.铁路是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工具 |
B.铁路能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各地联系 |
C.中国还没有掌握铁路建设的技术 |
D.铁路运输费用低、运力大、速度快 |
上海市地方协会、国货联合会及国货产销合作协会等三团体,为提倡国货起见,特公定民国二十二年为“国货年”。“国货年”的提出
A.有利于外国资本扩张 |
B.为官僚资本膨胀提供土壤 |
C.加速了农村经济发展 |
D.促进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
1914年2月,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
C.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
D.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
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上述材料反映出
A.民用企业起到了一定的分洋利作用 |
B.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
C.19世纪末外商企业逐渐退出了中国 |
D.李鸿章是民族资产阶级杰出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