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回答1~2两题。图中此季节被切断的气压带为
A.赤道低压带 | B.副热带高压带 |
C.副极地低压带 | D.极地高压带 |
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 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 D.受干冷空气的影响 |
左图为某丹霞地貌景观,该地貌是由地质时期沉积的巨厚红色砂砾岩层,经地质作用形成的堡垒状山峰;右图是三大类岩石转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形成该山体堡垒状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沉积作用 | B.流水侵蚀作用 |
C.流水沉积作用 | D.风力侵蚀作用 |
组成该山体的岩石类型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下图示意南半球某河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该河段
A.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 B.堆积岸位于曲流西岸 |
C.沙洲甲将与东岸相连 | D.古民居多分布在东岸 |
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 | B.含沙量 |
C.汛期 | D.流量 |
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向斜、背斜、断层 | B.断层、向斜、背斜 |
C.背斜、向斜、断层 | D.背斜、断层、向斜 |
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地壳下降—沉积—褶皱—断裂—岩浆侵入 |
B.沉积—地壳下降—褶皱—岩浆侵入—断裂 |
C.地壳下降—褶皱—沉积—断裂—岩浆侵入 |
D.沉积—地壳下降—岩浆侵入—断裂—褶皱 |
丁处山岭的形成原因是
A.沿背斜顶部裂隙侵蚀而成 |
B.因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
C.因背斜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
D.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 |
2011年11月3日,“厦门号”帆船从厦门启航,历经十个多月的环球航行,于2012年9月14日上午回到厦门。下图示意“厦门号”帆船环球航行线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流经下列海区的洋流性质为寒流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在下列海区航行时,逆洋流航行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帆船所经过的合恩角附近海域,海浪汹涌,其原因主要是
A.离南极大陆近,极地东风强盛 |
B.纬度最高,气候寒冷 |
C.寒暖流交汇,海水上升作用强 |
D.海域宽阔,西风强盛 |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上图中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③ | B.⑤ |
C.⑥ | D.⑦ |
2015年5月20日15时,厦门突降暴雨,市区内涝严重。造成这次厦门市区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热岛效应导致①环节增强 |
B.地面硬化导致⑥环节增强 |
C.排水设施不足导致⑤环节受阻 |
D.绿地面积减少导致④环节减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