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人认为,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请运用哲学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十八岁意味着青春和自立,意味着责任和使命。淮安市某中学高二年级同学以“我们是‘90后’”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认识自我】
对于“90后”的评价,大家莫衷一是:有人认为,“90后”是“温室长大的一代”、“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一代不如一代;有人认为,“90后”是“有爱心的一代”、“有担当的一代”、“可敬的一代”,一代牛过一代;还有人认为,对“90后’’的认识不能标签化……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们要正确审视自己。
(1)请联系实际,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应怎样正确认识自我。
【青春誓言】
在学校举行的成人仪式上,l8岁的同学们欢聚一堂,在老师、家长、知名校友和各级领导的祝福下,向青春致礼,立下神圣誓言:“我已长大成人,永远做祖国忠诚的儿女,从今天开始,我以诚心对他人,以孝心对父母,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提高修养,增长才干。天地为鉴,国旗为证,十八而志,青春万岁!”。铮铮誓言蕴含了我们青年学子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更是我们 “90后”学子的行动指南!
(2)结合上述材料,从哲学角度为塑造“90后”形象,拿出你的个人行动方案。
(温馨提醒:同学们至少写出三条行动措施,并分析其哲学依据。)

2011年11月2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德班召开,各国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分歧严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菲格雷斯说,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报告表明,温室气体已达到创纪录的浓度,提醒人们采取行动的紧迫性。某校高三(2)班同学商定以“气候变化引关注,低碳生活成时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解读生活
同学们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宣布了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以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1)请你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参与讨论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同学们进一步发现,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很多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国内企业纷纷开展新能源技术革命,发展低碳经济,不断探索节能减排新途径。
(2)有同学认为,“只要实施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之路,就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勇于实践
同学们普遍认为,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注意节能环保,低碳生活。
(3)请你至少列举三个以上的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基本要求或具体措施,并说明其哲学依据。

我国的《“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此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等。某校高二(1)的同学就这一主题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对汽车文明的呼唤】
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然而,进入汽车时代并不意味着就自动拥有了汽车文明。
同学们了解到,汽车文明是一种包含全新文明观念和价值体系的生活方式。在一些比我们更早进入汽车社会的国家,经过时间的淘洗,高效有序的交通管理、公平合理的路权分配、推己及人的文明意识、克制谦让的驾车习惯等等,已成为汽车文明的重要内容。而在我们身边,酒后开车、车不让人、加塞儿、抢道、超速行驶等不文明的交通行为总是屡见不鲜。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对构建汽车文明提几点合理化建议并说明理由。
(二)【城市扩建与文化保护】
上海世博会虽已落下帷幕,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仍留给世人持久而深刻的思考。怎样才能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同学们围绕城市扩建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有的同学认:发展是硬道理,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为城市扩建这一经济建设让路,而不应成为经济建设的“包袱”。
也有同学认为:在物质增长方式趋同,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的今天,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体现出更强的经济社会价值。因此,我们不仅要为当代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还要使“子子孙孙永葆用,世界人民共享用”。
(2)你赞同哪一方,请从说明理由。
(三)【智慧蓝图】
同学甲认为:十二五规划关于今后五年文化建设的论述言简意赅,蕴含深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功能的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展现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
同学乙认为:文化是发展的增长极,文化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
同学丙认为:文化兴,则人气旺;人气旺,则经济活。特别是现在经济的发展,包括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缺少文化含量是断然不行的。
(3)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的理解。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某校同学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展开讨论,请你参与。
【体验文化强省成果】
同学们了解到,江苏的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今年是省委省政府提出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第五个年头,多年耕耘取得了累累硕果。今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第5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到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总收入将超过1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根据材料分析我省实行文化体制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价值。
【讨论文化强省目标】
同学们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省文化发展将实现“六个显著提升”:文化凝聚引领能力显著提升;文化惠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文化创作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文化产业竞争能力显著提升;文化改革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文化队伍建设能力显著提升。针对这“六个显著提升”同学们讨论认为文化队伍建设需要优先发展教育。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人力资源强省,这对加快经济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优先发展教育?

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港定》,引起了某校高三(1)班同学的关注。他们决定开展以“民族的血脉,精神的家园:,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聚焦热点

(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并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8分)
材料二:关注省情
“十一五”期间,江苏坚持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文化事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文化建设的投入在不断增加,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发展的硕果惠及普通百姓。当前,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江苏正在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

(2)让普通百姓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体现了《经济生活》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6分)
材料三:共同践行
近年来,江苏省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涌现出一大批道德建设的先进典型。但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造假欺诈、见利忘义等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也成为社会隐忧。该班同学准备以“学习道德模范,培育文明风尚”为主题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书。

(3)请你就倡议书的内容,从《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角度,分别列出两条提纲。(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