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从叔父吏部郎衡,有名当世,亦不之知,使守水碓,每叹曰:“舒堪数百户长,我愿毕矣!”舒亦不以介意。性好骑射,著韦衣,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年四十余,郡上计掾察孝廉。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以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于是自课。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入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
累迁后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而已。后遇人不足,以舒满数。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转相国参军,封剧阳子。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出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简惠称。入为侍中。
及山涛薨,以舒领司徒,有顷即真。舒有威重德望,禄赐散之九族,家无余财。陈留周震累为诸府所辟,辟书既下,公辄丧亡,佥号震为杀公掾,莫有辟者。舒乃命之,而竟无患,识者以此称其达命。以年老,每称疾逊位。中复暂起,署兖州中正,寻又称疾。尚书左丞郤诜与舒书曰:“公久疾小差,视事是也,唯上所念。何竟起讫还卧,曲身回法,甚失具瞻之望。公少立巍巍,一旦弃之,可不惜哉!”舒称疾如初。后以灾异逊位,帝不听。后因正旦朝罢还第,表送章绶。
太熙元年薨,时年八十二。
——选自《晋书·列传十一》,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振其匮乏振: 救济 |
B.多出众议之表表: 外,与“里”相对 |
C.以舒领司徒领: 带领,率领 |
D.每称疾逊位逊: 让,退让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名当世,亦不之知作《师说》以贻之 |
B.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
C.在州三年,以简惠称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
D.后因正旦朝罢还第,表送章绶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要淘汰不称职的郎官时,魏舒马上站出来表明自己就是当郎官的人才,从中可以看出他的高度自信。 |
B.魏舒在后将军钟毓与下属的射箭比赛中展现了高超的技艺。能对自己没有识才而感到抱歉也表现了钟毓的磊落胸怀。 |
C.魏舒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深受文帝器重,认为他就像衣服的衣领和袖口一样堂堂正正,可做众人的表率。 |
D.魏舒仪表堂堂,大智若愚,为人正直。虽建立了巍巍大业,但是也并不因此窃取高位,几经辗转辞去官职。 |
文言文翻译断句。
(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以为高耳。
②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
③舒乃命之,而竟无患,识者以此称其达命。
(2)用斜线“/”给下列划“ ”线的文字断句。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①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②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注:①皋陶:人名,舜时的司法官。②易:治。
分 人 以 财 谓 之 惠 教 人 以 善 谓 之 忠 为 天 下 得 人 者 谓 之 仁 是 故 以 天 下 与 人 易 为 天 下 得 人 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遂以著令著:显著。 |
B.以释天下之疑释:消除。 |
C.多格不行格:搁置。 |
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阴:暗中。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责主将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⑤公执以为不可⑥公为之亦自若也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③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
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 |
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 |
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
(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允正字修己,以荫补供奉官。太平兴国中,掌左藏库,屡得升殿奏事,太宗颇记忆其旧故。雍熙中,与张平同掌三班,俄为阁门祗候。四年,迁阁门通事舍人。时女弟适许王,以居第质于宋偓,太宗诘之曰:“尔父守边二十余年,止有此第耳,何以质之?”允正具以奏,即遣内侍辇钱赎还,缙绅咸赋诗颂美。
淳化中,命讨戎、泸州叛蛮。迁西上阁门副使。太宗虑京城狱囚淹系,命允正提总之。尝请诏御史台给开封府司录司、左右军巡、四排岸司印纸作囚簿,署禁系月日,条其罪犯,岁满较其殿最。诏从其请。逾年,开封府上言:“京师浩穰,禁系尤众,御史府考较之际,胥吏奔命,有妨推鞫,况无欺隐,不烦推校。”卒罢之。允正又提点左右藏,屡乘传北面,经度边要。五年,为卫州修河部署。会建清远军积石寨,命诣瀚海部分其役。还,拜西上阁门使、并州驻泊钤辖。俄代张永德知州事,徙代州。
咸平初,使西蜀询访民事,还,进秩东上阁门使,历知镇、莫二州。又为并代马步军钤辖。契丹扰边,车驾驻大名,允正与高琼率太原军出土门路来会,召见便殿。所部有广锐骑士数百,皆素练习,命允正引以入,赐缗钱。遣屯邢州,与石保吉逐辽人,辽人遁去。俄以兵会大名,复还并代。
五年,合泾原仪渭、邠宁环庆两路为一界,命王汉忠为都部署,驿召允正为钤辖兼安抚都监,即日上道。大中祥符三年,累表求还。至京师,将祀汾阴,以疾难于扈从,命为河阳部署以便养。会张崇贵卒,赵德明颇逾轶,亟诏徙允正为鄜延部署,内侍密诏存谕。礼成,领河州团练使。允正颇知书,性严毅,疏财,喜自修饬。素病佝偻,以是罕在要近,累典边任,多杀戮。是秋,徙知永兴军,卒,年五十一。
(节选自《宋史·李允正传》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三十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颇记忆其旧故故:旧交 |
B.时女弟适许王适:出嫁 |
C.即遣内侍辇钱赎还辇:人力车 |
D.太宗虑京城狱囚淹系 淹:滞留,久留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允正“严毅,疏财”的一组是( )
①屡得升殿奏事②尝请署禁系月日,条其罪犯
③以居第质于宋偓④与石保吉逐辽人,辽人遁去
⑤以疾难于扈从⑥累典边任,多杀戮
A.②④⑥ | B.①③⑥ | C.①②⑤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允正的父亲为朝廷守边二十多年,是有功的;因此李允正能够以恩荫补为供奉官。 |
B.朝廷一直采纳李允正的建议,对在押犯人实行盖印纸张簿籍,这样有利于监狱管理。 |
C.李允正忠于朝廷,恪尽职守。先后多次调任边防;为巩固边关,难免经常涉足杀戮。 |
D.李允正严厉果敢,不爱财,重修养,可是多执掌边防;因为他患有佝偻病,仪表不雅。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父守边二十余年,止有此第耳,何以质之?
(2)所部有广锐骑士数百,皆素练习,命允正引以入,赐缗钱。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①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生活,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绝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对下列句子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率:总共 |
B.辄一扣之扣:求教 |
C.虽细事不苟也苟:随便 |
D.吾自欲致其敬耳致:表示 |
以下各组句子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组是()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绝不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⑤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但他却不过于在乎钱财。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
(2)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其所揭旗以“岳”为号,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①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术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乃叹曰:“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②。”金帅乌陵思谋素号桀黠,亦不能制其下,但谕之曰:“毋轻动,俟岳家军来即降。”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乃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飞班师,民遮马恸哭,飞亦悲泣,取诏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声震野。
飞既归,所得州县,旋复失之。
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云弃市。籍家赀,徙家岭南。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
【注】①糗粮:干粮。②挫衄[cuò nǜ]:挫折,失败。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贳其财者不责偿负责 |
B.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不能施行 |
C.俟岳家军来即降等待 |
D.籍家赀,徙家岭南登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南冥者,天池也 |
B.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觉今是而昨非 |
C.十年之力,废于一旦之二虫又何知 |
D.载糗粮以馈义军眄庭柯以怡颜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飞天生神力,尊重师长崇尚气节,他的父亲称赞他以后一定会为国家和节义而献出生命。 |
B.岳飞率领的军队多次打败金军,百姓牵牛拉车,载着粮食送给义军,所经之路到处都是欢迎的人群。 |
C.岳飞正要渡河直捣黄龙之时,秦桧却主张议和,而岳飞退军后,收复的失地,不久又被金人占领了。 |
D.秦桧构陷岳飞,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杀害了岳飞,流放了岳云,并把岳飞的家人流放到岭南。 |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弥月,河决,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2)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钟繇以问彧,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①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评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荀彧传》,有删节。)
①问:通“闻”,名声,虚名。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异:看重 |
B.除亢父令除:废除 |
C.殆有他虑殆:恐怕,大概 |
D.会征孙权会:正赶上,恰逢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荀彧有“王佐之才”的一组是()
①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
②董卓之乱,除亢父令,遂弃官归。
③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
④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
⑤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⑥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
A.①③④ | B.②⑤⑥ | C.①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彧年少的时候,南阳何颙就认为他不同于一般,有王佐才,很看重他。 |
B.太祖迎天子后,四面受敌。袁绍给他写了一封言辞傲慢无礼的书信,太祖看后很生气,出入的举动不同于平常,众人都说是因为失利于张绣的缘故。只有荀彧认为有其他忧虑。 |
C.荀彧死后的第二年,太祖就升为魏公了。 |
D.十七年,董昭等认为太祖应该晋升爵位为国公,以表彰他的特殊功勋,荀彧也认为应该这样做,太祖因此对他更加重用。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
②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