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的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该史料反映此时
A.蒋介石尚未叛变革命 |
B.国民党处于国民大革命的领导地位 |
C.中国共产党尚未走向成熟 |
D.在特定时期,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 |
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四川“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蒋介石的演讲反映出当时
A.全面抗战开始 |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C.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 |
D.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 |
“中华第一金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顶。“重走长征路”记者对此进行了报道,下列报道正确的是
A.红军长征是从四川开始的 | B.四川是长征最先到达的省份 |
C.四川是长征最后确定的落脚点 | D.红军长征在四川经历长且最艰苦 |
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
C.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 D.农民对辛亥革命不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