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明史角度来看,近代列强侵华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冲击。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
①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封建经济逐渐解体,民
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③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④西学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受到冲击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A.国人重农抑商思想依然浓厚 | B.近代工业意识远未深入人心 |
| C.近代工业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 D.沿海地区近代工业发展较快 |
有历史学家认为,在近代中国“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这一认识主要基于当时
|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
| B.迈出了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步 |
| C.维新思想逐步从思潮走向政治实践 |
| D.实业救国思潮成为时代潮流 |
1863年,李鸿章正全力准备进攻苏州的太平军,上海27家洋行联名向他提出,他们愿意出资修筑一条从上海到苏州的铁路,“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对该建议认识正确的是
| A.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 |
| B.促成了中国近代铁路的修建 |
| C.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
| D.符合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目的 |
“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朝贡贸易体制的弊端 | B.小农经济影响了对外贸易 |
| C.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 | D.“海禁”政策带来消极影响 |
史载:“(16世纪末)每岁浙、直、湖、湘客人腰缠过梅岭者数十万,皆置货铁而北。近年惠、潮(今广东惠州、潮州)铁罄,客商艰于得铁,多怀空银回家。”材料反映当时
| A.商业通讯渠道不畅 | B.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 |
| C.长途贩运盛极而衰 | D.海禁政策阻碍商品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