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 年份 |
棉布 |
金属和矿物 |
机械 |
| 1870 |
28.0 |
5.8 |
— |
| 1880 |
24.9 |
5.5 |
— |
| 1890 |
20.2 |
5.7 |
0.3 |
| 1900 |
21.5 |
4.7 |
0.7 |
| 1910 |
14.7 |
4.3 |
1.5 |
上表反映出 ( )
|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
|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

从右边两幅文物中,可以采集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②山东已沦为日本殖民地
③青年学生是运动先锋
④工人阶级是运动主力
⑤南京国民政府奉行卖国政策
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
《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
|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
| B.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印象 |
| 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
| D.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 |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的实际含义是
推翻腐朽的清政府 B.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贯彻“平均地权”的主张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
| C.中日邦交正常化 |
| 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
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 A.《共同纲领》封面 |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
|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