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

环境条件
甲拟谷盗
乙拟谷盗
湿热
100
0
干热
10
90
湿温
86
14
干温
13
87
湿冷
31
69
干冷
0
100

(1)根据上表数据,在下面提供的坐标中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比的柱形图。

(2)甲拟谷盗与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
(3)在本实验中,引起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4)从实验中可看出,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同,表明物种的________因素起重要作用。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群落的主要类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相互作用能产生颜色反应的原理,可以鉴定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的存在。请完成下列表格:

需鉴定的有机物
用于鉴定的试剂
反应产生的颜色
蛋白质
    
   
淀 粉
碘液
   
脂 肪
    
橘黄色
葡萄糖
    
   

下面是某物质的结构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     ;⑥表示      
(2)该化合物是由   个氨基酸分子通过     方式形成的,该化合物叫     
(3)该化合物中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是由     决定,其编号是           ,肽键的结构式为               
(4)在形成该化合物时所产生的水中,氢来自于羧基和     ,氧来自于     ;其失去的水分子数与图中数字    所示的结构数目相同。

如图A为蓝藻细胞结构示意图,B为水绵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与水绵细胞相比较,蓝藻细胞由于①上没有        ,因而属于     细胞;水绵细胞由于具有[  ]     ,而属于真核细胞。
(2)在蓝藻细胞和水绵细胞中,它们共有的结构有[③]和[  ]     、[  ]和[⑩]    、[  ]和[⑥]    ,这体现了不同类细胞之间的     
(3)由于蓝藻细胞和水绵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属于    (自养型/异养型)生物。

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环颈锥引入该岛后的增长曲线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环颈雉刚引入该岛的增长曲线为______________。
(2)环颈雉的种群数量的K值为______________。
(3)从_______点开始,环颈雉种群数量的增长由缓慢逐渐加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在1937-1942年,环颈雉的增长曲线相当于_______。
(5)环颈雉种群的大小由种群的_____________决定。
(6)经调查,第一年环颈雉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3,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

右图所示为某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增长曲线,请据图中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理想的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在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种群数量的增长率________。其种群数量存在________值,图中阴影部分代表________。
(3)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其调查动物常用________________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