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毛泽东《沁园春·雪》:“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其中“谁主沉浮“揭示了作者当时思考的关于中国革命的问题是( )
| A.建立政党,发动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问题 |
|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的问题 |
| C.国民革命领导权的归属问题 |
| D.应对国民党右派的叛变,组建革命队伍的问题 |
某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农村的新变化”“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等几个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 )
| A.中国重返联合国 | B.中国举办博鳌论坛 |
| C.思想解放的历程 | D.2010年上海世博会 |
汉朝时期政府建立了以“工官”工场(官营企业)为基础的工官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以国营企业为主体的国民经济基础。“工官”工场和国营企业都( )
| A.代表了当时制造业的最高水平 | B.决定着当时市场的供求 |
| C.不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 |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 C.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
通过下列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
| 时间(年) |
1949~1952 |
1953~1957 |
1958~1962 |
1963~1965 |
1968 |
1974 |
1978~1986 |
| 工业(%) |
36 |
19.2 |
3.8 |
7.9 |
-5 |
0.3 |
134.3 |
| 农业(%) |
14 |
4.5 |
-4.3 |
11.1 |
-2.5 |
67.2 |
A.新中国一直“重工轻农”B.“一五”期间经济形势不如建国初
C.“左”倾错误政策对经济冲击较大 D.改革开放初期数据严重失真
请找出下面四首歌谣中,所表现的时代与其他三者不同的一个( )
| A.一阵锄声卷入云,惊动天上太白星;拨开云头往下看,梯田修上南天门 |
| B.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 |
| C.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 |
| D.农业科技威力大,脱贫致富好办法;就凭书上一句话,牛马它把双驹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