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
时53分 ,海地发生7.3级强烈地震,震中(18.5°N,72.5°W)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南仅16公里的地方,该国官方预计遇难人数可能超过十万人。据此回答:
当海地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 ( )
A.2010年1月12日21点53分 |
B.2010年1月13日5点53分 |
C.2010年1月13日21点53分 |
D.2010年1月1![]() |
当海地地震发生时,全球处于12日的日期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大约是( )
A.八分之五 | B.二分之一 | C.八分之七 | D.八分之三 |
当海地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下图中的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阅读该图,回答问题问题:生态工业这一工业地域的形成,主要考虑了
A.自然条件 | B.环境因素 | C.工业联系 | D.交通运输 |
实施生态工业,经济发展不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 B.持续性原则 | C.共同性原则 | D.综合性原则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中
A.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 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
C.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 D.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阅读“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回答问题。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
B.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
若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A.澳大利亚 | B.西亚 | C.北非 | D.中亚 |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产,发生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该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问 题。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距城区近 | B.气候优越 | C.地形平坦 | D.水源充足 |
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原因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
B.城市人口的增加 |
C.交通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发展 |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
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Ⅱ运输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阅读所给的工业企业的区位因素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指向型 | B.劳动力指向型 | C.原料指向型 | D.动力指向型 |
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 B.产品科技含量高 |
C.以航空运输为主 |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
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A.环渤海地区 | B.长江三角洲地区 | C.珠江三角洲 | D.中、西部地区 |
加入WTO前,许多业内人士分析,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应该具有较强的优势。然而在我国的一些农产品出口大省发现,不少农产品频遭主要进口国的“绿色壁垒”,农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据此回答问题。我国农产品价格优势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家政策倾斜 ②劳动力丰富而廉价 ③土地租金低廉④气候条件优越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导致我国农产品遭受“绿色壁垒”的原因是
①质检设备落后②大量喷洒农药
③世界农产品市场严重饱和④进口国质检标准提高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