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科举考试,到中唐时候有个习惯,要考判案的能力。白居易曾出模拟题考自己。题目大意是:某州府举荐入京应试者,其中有人是“市井之子孙”,吏部依据当时科考制度表示反对。而州府申辩说:“群萃之秀出者,不合限以常科。”该如何判断这一案件呢?白居易在判词中写道:“惟贤是求,何贱之有?……拣金于砂砾,岂为类贱而不收?”这表明了( )
A.白居易称赞科举制能够选拔出真正人才 |
B.唐朝时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较高 |
C.白居易主张公平选拔人才 |
D.白居易抨击科举制选拔出的人才名不符实 |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将获得的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段话最可能出自
A.《共产党宣言》 | B.《四月提纲》 |
C.《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 D.《和平法令》 |
对下侧的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粉碎列强瓜分中国迷梦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
B.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完全胜利 |
C.“百万雄师过大江”,推翻国民党政权统治 |
D.工人阶级登上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露曙光 |
1947年底,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车轮,使之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毛泽东作出该判断的背景是
A.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 | B.解放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
C.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
中国共产党在下图所示时期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
C.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
D.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 |
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成立于民国十三年二月,至民国十五年一月停止活动,由胡汉民、汪精卫等为常务委员,毛泽东等分任秘书。下列活动与该组织无关的是
A.负责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党务 |
B.在国民党内执行国共合作的政策 |
C.组织工农群众迎接北伐军进上海 |
D.举行追悼列宁、孙中山逝世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