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后通过自带的小型火箭多次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于2010年10月11日上午11时32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顺利进入轨道高度为100公里的圆形环月工作轨道。已知“嫦娥二号”绕月运动的周期约为118分钟,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与“嫦娥二号”绕月球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约为220。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地球对“嫦娥二号”绕月运动时的万有引力与此时月球对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 ( )
A.2 | B.0.2 | C.2×10-2 | D.2×10-3 |
建造在公路上的桥梁大多是凸形桥,较少是水平桥,更没有凹形桥,其主要原因是( )
A.为的是节省建筑材料,以减少建桥成本 |
B.汽车以同样速度通过凹形桥时对桥面的压力要比水平或凸形桥的压力大,故凹形桥易损坏 |
C.可能是建造凹形桥技术上特别困难 |
D.无法确定 |
如右图所示,M、N是竖直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两极间产生一个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为E,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微粒,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从两极正中间的A点射入匀强电场中,微粒垂直打到N极上的C点,已知AB=BC.不计空气阻力,则可知( )
A.微粒在电场中作类平抛运动
B.微粒打到C点时的速率与射入电场时的速率相等
C.MN板间的电势差为
D.MN板间的电势差为
一个带负电荷q,质量为m的小球,从光滑绝缘的斜面轨道的A点由静止下滑,小球恰能通过半径为R的竖直圆形轨道的最高点B而做圆周运动.现在竖直方向上加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若仍从A点由静止释放该小球,则( )
A.小球不能过B点 |
B.小球仍恰好能过B点 |
C.小球能过B点,且在B点与轨道之间压力不为0 |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如下图所示,A板发出的电子经加速后,水平射入水平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间,金属板间所加的电压为U,电子最终打在荧光屏P上,关于电子的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滑动触头向右移动时,其他不变,则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下降 |
B.滑动触头向左移动时,其他不变,则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上升 |
C.电压U增大时,其他不变,则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速度大小不变 |
D.电压U增大时,其他不变,则电子从发出到打在荧光屏上的速度变大 |
在地面附近,存在着一有界电场,边界MN将某空间分成上下两个区域Ⅰ、Ⅱ,在区域Ⅱ中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在区域Ⅰ中离边界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一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A,如图甲所示,小球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 )
A.在t=2.5 s时,小球经过边界MN |
B.小球受到的重力与电场力之比为3∶2 |
C.在小球向下运动的整个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与电场力做的功大小相等 |
D.在小球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与电势能总和先变大再变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