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游标卡尺测得某样品的长度如图(甲)所示,其示数L= cm;用螺旋测微器测得该样品的外径如图(乙)所示,其示数D= mm。
在竖直平面内,以虚线为界分布着如图所示足够大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其中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E;匀强磁场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虚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θ=45°,一带负电粒子从O点以速度v0水平射入匀强磁场,已知带负电粒子电荷量为q,质量为m,(粒子重力忽略不计)。
(1)带电粒子从O点开始到第1次通过虚线时所用的时间;
(2)带电粒子第3次通过虚线时,粒子距O点的距离;
(3)粒子从O点开始到第4次通过虚线时,所用的时间。
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AB长为L=5m,以v0=4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水平台面BC与传送带平滑连接于B点,BC长S=1m,台面右边有高为h=0.5m的光滑曲面CD,与BC部分相切于C点。一质量m=1kg的工件(视为质点),从A点无初速度释放,工件与传送带及台面BC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g=10m/s2,求
(1)工件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
(2)通过计算说明,工件能否通过D点到达平台DE上。
在“测定2节干电池组成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待测的干电池组(电动势约为3.0V,内电阻小于2.0Ω)
B.电流表A1(量程0~3mA,内阻RA1=10Ω)
C.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RA2=0.1Ω)
D.滑动变阻器R1(0~20Ω,10A)
E.滑动变阻器R2(0~200Ω,1A)
F.定值电阻R0(990Ω)
G.开关和导线若干
①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虽然没有电压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表,于是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在该电路中,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填写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②图乙为该同学根据实验电路测出的数据绘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A1的示数, I2为电流表A2的示数。则由图线可得被测电池组的电动势E=V,
1)某同学利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动能定理。在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放置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靠近滑轮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小车上的遮光片从紧靠光电门甲处由静止开始运动,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并记下相应的时间t。测得小车的质量为M,钩码的质量为m,并满足M远远大于m。则:外力对小车做功为W=,小车动能的增量为△EK=。(用题中的字母表示)为减小实验误差,你认为实验操作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为提高实验精度,该同学多次改变小滑块下落高度胃的值.测出对应的平撼水平位移x,并算出x2如下表,进而画出x2一H图线如图所示:
①原理分析:若滑块在下滑过程中所受阻力很小.则只要测量量满足,便可验证动能定理.
②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中获得的图线未过坐标原点,而交在了大约(0.2h,0)处,原因是。
(2)现有一根长约20m的金属丝,其横截面直径约lmm,金属丝的电阻率为5×10-3Ω·m。一位同学用伏安法测量该金属丝的电阻,测量时使用电动势为4.5V的电源。另有如下器材供选择:
A.量程为0—0.6A,内阻约为2Ω的电流表
B.量程为0—3A,内阻约为0.1Ω的电流表
c.量程为0—6V,内阻约为4kΩ的电压表
D.量程为0—15V,内阻约为50kΩ的电压表
E.阻值为0—10Ω.额定电流为lA的滑动变阻器
F.阻值为0—1kΩ,额定电流为0.1A的滑动变阻器
①以上器材应选用.(填写器材前的字母)
②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所示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③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示数不为零,而电压表示数为零.为检测电压表的好坏,该同学拆下电压表.用多用电表欧姆挡进行检测.为使电压表指针向右偏转,多用电表的黑表笔应接电压表的接线柱(填“正”或“负”);如果电压表完好,将电压表正确接人电路后,电压表示数仍为零,检查所有接线柱也都接触良好,则应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