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有关甲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大降内部,降水稀少
B.位于亚热带,夏季高温多雨
C.夏季的西南风带来丰沛降水
D.冬冷夏热,雨热同期

关于乙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影响
B.高温期受副高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C.是世界水稻、玉米的重要产区
D.此种气候类型,在非洲南、北两端都有可能出现

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为某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C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开始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①经济发展水平高,环保投入大量增加
②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自然减轻
③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技术进步
④法律健全,禁止所有排污工业的生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图中A-C时段,该地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农牧业 B.钢铁工业 C.电子工业 D.第三产业

2007年4月以来,太湖流域部分水域大规模暴发蓝藻,无锡市太湖饮用水水源地受到严重影响。据此回答太湖蓝藻暴发的因素是
①高温少雨,太湖水位偏低②大量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污水排放
③流域面积小④高压控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列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①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②土地荒漠化的加剧
③放射性物质泄漏④土壤次生盐碱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废气,通过高烟囱“越境”到北方邻国加拿大,引起了国际纠纷。这主要反映了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中的矛盾?

A.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 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C.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 D.资源的有效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2002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前耗尽。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各国的“生态脚印”大小。换言之,也就是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在地球留下最大“生态脚印”的国家。据此回答阿联酋等国的“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A.发展速度快 B.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太小
C.资源开采量小 D.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