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若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圈,①表示近地面气流,③表示高空气流,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
B.①为信风带,风向为东北风或西南风 |
C.在④的作用下形成丰富的降水 |
D.丙处气压高于丁处 |
若图表示大洋环流,则图示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
A.北太平洋的中高纬度 | B.北太平洋的中低纬度 |
C.南太平洋 | D.北印度洋的冬半年 |
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①~④为水循环环节,甲、乙为下垫面,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海洋、乙为陆地 |
B.④表示在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形成降水 |
C.人类对③环节施加影响的主要方式是,修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
D.黄土高原的地貌、黄河三角洲的形成都与①环节密切相关 |
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位于
A.东南亚地区 | B.非洲刚果河流域 |
C.亚马孙河流域 | D.加拿大的北部 |
荒漠化的本质是
A.土地沙化 | B.土地石漠化 |
C.土地退化 | D.土地盐碱化 |
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
D.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
我国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
A.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分界线 |
B.400mm年等降水量线 |
C.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 |
D.秦岭——淮河一线 |
在外部形态上呈带状分布的村落一般分布在()
A.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 | B.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 |
C.低缓的丘陵地区 | D.盆地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