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O点为固定转轴,把一个长度为的细绳上端固定在O点,细绳下端系一个质量为
的小摆球,当小摆球处于静止状态时恰好与平台的右端点
点接触,但无压力。一个质量为
的小钢球沿着光滑的平台自左向右运动到
点时与静止的小摆球
发生正碰,碰撞后摆球在绳的约束下作圆周运动,且恰好能够经过最高点A,而小钢球
做平抛运动落在水平地面上的C点。测得
、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平台的高度为
,不计空气阻力,本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请计算:
(1)、碰撞后小钢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
(2)、小摆球经过最高点
时的动能;
(3)、碰撞前小钢球在平台上向右运动的速度大小。
通电直导线旁放一个金属线框,线框和导线在同一平面内,如图所示.在线框abcd中没有产生感应电流的运动情况是()
A.线框向右移动 | B.线框以AB为轴旋转 |
C.线框以ad边为轴旋转 | D.线框以ab边为轴旋转 |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在奥斯特实验中,将直导线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指针靠近直导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把小磁针放在导线的延长线上,通电后,小磁针会转动 |
B.把小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在导线与小磁针之间放置一块铝板,通电后,小磁针不会转动 |
C.把小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给导线通以恒定电流,然后逐渐增大导线与小磁针之间的距离,小磁针转动的角度(与通电前相比)会逐渐减小 |
D.把黄铜针(用黄铜制成的指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通电后,黄铜针会转动 |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这个实验中,小磁针应该放在()
A.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的上方 |
B.东西放置的通电直导线的上方 |
C.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同一水平面内的左侧 |
D.东西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同一水平面内的右侧 |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在该实验中为使小磁针偏转明显,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小磁针放在通电直导线延长线上 |
B.小磁针放在通电直导线所在水平面内且与之平行 |
C.通电直导线沿东西方向放置 |
D.通电直导线沿南北方向放置 |
如图是一正弦式交变电流的电流图象.由图象可知,这个电流的()
A.最大值为10A,周期为0.02s |
B.最大值为10A,周期为0.01s |
C.最大值为10![]() |
D.最大值为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