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定有电子的转移 | B.氧化反应一定先于还原反应发生 |
C.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 | D.其本质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金属钠和水反应实验时,切割下来的表层物质,也不能直接丢弃到废纸篓里,而应放回原试剂瓶 |
B.乙酸与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可通过蒸馏或用足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
C.可以利用溶液褪色的快慢来判断不同温度下同体积0.1mol·L-1酸性KMnO4溶液与0.01mol·L-1草酸稀溶液反应的快慢 |
D.酸式滴定管在润洗时,可在滴定管中加入少量待装液,润洗后将溶液从滴定管的上口倒入废液缸中,重复2~3次,润洗完毕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分子化合物油脂在人体内水解为氨基酸和甘油等小分子才能被吸收 |
B.现代科技已经能够拍到氢键的“照片”,直观地证实了水分子间的氢键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 |
C.尿液燃料电池的原理是在微生物作用下将尿液中有机物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D.海水中蕴含的元素有80多种,其中Mg、Br、I在海水中的总储量分别约为1.8×1015t、1×1014t、8×1010t。由于海水中镁的储量很大,工业上常以海水为原料提取镁,因此,镁元素被称为“海洋元素” |
某溶液X中可能含有NO3-、Cl-、SO42-、CO32-、NH4+、Fe2+、Fe3+、Al3+和K+中的几种,且所含阴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为确定该溶液X的成分,某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含有Fe3+,则一定含有Cl- |
B.SO42-、NH4+一定存在,NO3-、Cl–可能不存在 |
C.CO32-、Al3+、K+一定不存在 |
D.气体甲、沉淀甲一定为纯净物 |
亚氯酸钠是一种高效氧化剂漂白剂,主要用于棉纺、亚麻、纸浆等漂白,亚氯酸钠(NaClO2)在溶液中可生成ClO2、HClO2、ClO2-、Cl-等,其中HClO2和ClO2都具有漂白作用,但ClO2是有毒气体。经测定,25℃时各组分含量随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Cl-没有画出)。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亚氯酸钠在碱性条件下较稳定 |
B.25℃时,HClO2的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10-6 |
C.使用该漂白剂的最佳pH为3 |
D.25℃时,同浓度的HClO2溶液和NaClO2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有则c(HClO2) + 2c(H+) = c(ClO2-) + 2c(OH-) |
研究和深度开发CO、CO2的应用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CO可用于炼铁,已知:Fe2O3(s) + 3C(s)=2Fe(s) + 3CO(g)ΔH 1=+489.0 kJ·mol-1,
C(s) +CO2(g)=2CO(g)ΔH 2 =+172.5 kJ·mol-1;则CO还原Fe2O3(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Fe2O3+ 3CO=2Fe+ 3CO2 △H=-28.5 kJ·mol-1 |
B.Fe2O3(s)+ 3CO(g)=2Fe(s)+ 3CO2(g) △H=-28.5 kJ |
C.Fe2O3(s)+ 3CO(g)=2Fe(s)+ 3CO2(g) △H= + 28.5 kJ·mol-1 |
D.Fe2O3(s)+ 3CO(g)=2Fe(s)+ 3CO2(g) △H=-28.5 kJ·mo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