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A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 A.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 B.从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
| C.从赤道向南北递减 | D.从南纬30°向南减少 |
图B中,反映的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 B.夏至日 | C.秋分日 | D.冬至日 |
图2是我国陕西省某些地理要素及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窑洞是某地形区的典型建筑,等高线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适合建窑洞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甲、乙两河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 A.含沙量大 | B.有结冰期 |
| C.流量季节变化大 | D.流速快 |
图1为我国某山地不同海拔高度1月份平均气温垂直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在1600米以下同海拔各地,西北坡的气温低于东南坡,主要原因是
| A.受下垫面的影响 | B.受山麓海拔的影响 |
| C.受冬季风的影响 | D.受台风的影响 |
该山地可能位于
| A.19°N附近 | B.27°N附近 | C.35°N附近 | D.42°N附近 |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问题。
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C.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科推断
|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
|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
|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
|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该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①引起大气污染②造成资源浪费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该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 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 |
| 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 |
| 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 |
| 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
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
| 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 |
| 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 |
| 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
| 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