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现象可以用分子等微粒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
| A.铝锭难被压缩,因为铝原子间没有间隙 |
| B.在花园里可嗅到花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
| C.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很小 |
| D.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
右图是某物质一个分子的分子模型,其中“
”和“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原子。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可能是CO |
| B.该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 |
| C.该物质中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 |
| D.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 |
有关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 |
|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
|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
|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 A |
氢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
相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
| B |
CO2和N2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
CO2和N2一般都不支持燃烧 |
| C |
将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 |
微粒在不断运动 |
| D |
25 m3的氧气可以装入0.024 m3的钢瓶中 |
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
二甲醚(C2H6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关于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每个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 B.属于氧化物 |
| C.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3︰8 |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2.2% |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有关CO、CO2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
| 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
|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
|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