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阅读下列图片:
井冈山会师 《新民主主义论》 中共七大会场
材料三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请回答:
(1)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在图2的发刊词上,孙中山提出他的重要思想,请解释这一思想内容的具体含义。
(2)依据材料二的三幅图片,概括毛泽东思想确立的过程。
(3)综合材料二、三,概括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材料中所指的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材料三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材料四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4)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
博物馆的文物和资料记录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主题一中国古代的制度文明
该图为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是目前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现存于山东青州博物馆。
(1)材料所反映的选官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主题二西方社会的法治文明
《拿破仑法典》现藏于卢浮宫博物馆。以下为《拿破仑法典》的摘录: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
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
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条款所体现的原则,并指出其理论来源。
主题三现代经济的两种模式
李老师的个人历史博物馆,收集两张图片
(3)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苏联、美国修建上述公共工程在背景、目的和手段上的异同点。
主题四中国现代的政治文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着新中国国徽设计的两种方案。方案①是以玉璧为主体,图案中有国家名称、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方案②是改进后的图样,保留了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加入了天安门图案。
(4)天安门在中国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结合20世纪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谈谈你对方案②加入天安门图案的理解。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纸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二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中华民国人,我非中华民国人。”
──范小方等《戴季陶传》
(1)材料一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二中反映了辛亥革命影响的状况如何?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1)材料一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
材料二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2)材料二表明,元朝地方行政设置是怎样的?这种设置有何意义?(5分)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先后在英、美等国确立。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该表:
项目 |
英国君主立宪制 |
美国联邦制 |
国家元首 |
|
|
元首产生方式 |
|
|
行政权归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