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每一种酶只能催化某种物质或某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
B.酶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 |
C.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增强 |
D.酶都是蛋白质,能推动化学反应的进行 |
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物质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a、b分别表示物质运输的途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③中产生的热量是维持体温的主要来源之一 |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 |
C.毛细血管壁具体生活的内环境是①② |
D.若①中胰岛素含量上升,则通过a途径的葡萄糖大于通过b途径的 |
下列各项中不能够诱发组织水肿的是
A.摄入蛋白质过多,造成血浆蛋白含量增加 |
B.肾炎患者,较多的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 |
C.过敏反应,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
D.某种疾病,造成毛细淋巴管堵塞 |
下列关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例如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其作用原理是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 |
B.成人的血浆正常pH为7.35~7.45,在剧烈运动时,乳酸进入血液,血浆会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
C.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只有甲状腺 |
D.气候是对种群数量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特别是极端的温度和湿度 |
当人体从25℃的环境中进入到5℃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产热和散热量均比25℃时增加 |
B.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
C.细胞呼吸耗氧量减少 |
D.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
分析如图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甲中蛋白质含量偏低,将会出现组织水肿 |
B.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进行彻底氧化分解需穿过3个磷脂双分子层 |
C.甲、乙、丙维持内环境稳态以体液调节为主 |
D.NaHCO3与乙中产生的乳酸反应,使乙pH稳定在7.35~7.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