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4是图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据图回答。([ ]内填图中标号, 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
(1)图1中的结构1—13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 ]。
(2)[ ▲ ] ▲ 中有许多酶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
(3)被称为细胞中的“动力车间”的是[ ▲ ] ▲ 。
(4)图1中可能含有色素的结构是[ ▲ ] ▲ 。
(5)图2、3、4所示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 ▲ 。
图2所示结构产生的二氧化碳从产生部位扩散到相邻细胞中被用于光合作用,至少需要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有 ▲ 层。
(6)结构15与[ ▲ ] ▲ 的形成有关。
(7)细胞中最大的细胞器是 ▲ 。
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属于病毒,它们的结构简单,由和组成,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生物的生物体细胞内,这种生活方式称为。
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图
中Ⅰ、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
请回答:
取成熟到第
天和第
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
试管中各加
第
天的提取液,在
试管中各加
第
天的提取液。如图
(1)在
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
管呈蓝色,与
管相比
管的颜色更,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图
中标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2)在
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煮沸后,
管呈砖红色,与
管相比
管的颜色更,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图
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3)已知乙烯利能增加细胞内乙烯的含量,如果在第
天喷施乙烯利,从第
天开始,曲线
将呈现出(加快、减慢)下降的趋势,曲线Ⅱ将呈现出(加快、减慢)上升的趋势。
分析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B是_______________,F是_______________,G是_______________。
⑵1个A与C有两种比例关系: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每个C含有___________个
D,每个D中可以有___________个E组成。
⑶D与A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分子水平看,D与C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C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________。D的主要载体是图中的________。
⑹在E构成的链中间,与一分子G相连接的有_______分子的F和_______分子的H。
⑺遗传信息是D中___________________的排列顺序。
⑻生物的性状遗传主要通过A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传递给后代,实际上是通过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排列顺序来传递遗传信息。
图示DNA片段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请指 出该图的错误。
(2)该示意图中含有种核苷酸。
(3)DNA分子复制时要解旋,应在何处分开 ( )
A.1和2 B.2和3
C.3和4 D.5和6
(4)若在该DNA分子的某片段中,有腺嘌呤P个,占该片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N/M (M>2N),则该片段有胞嘧啶个。
(5)某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P元素只是31P)。若将该DNA分子放在只含32P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让其复制2次,则子代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 ()
A.减少1500 B.增加1500 C.增加1000 D.减少1000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完全可以自主合成组成核酸的核糖和脱氧核糖。现在细胞系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而不能自主合成核糖和脱氧核糖,必须从培养基中摄取。为验证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现提供如下实验材料,请你完成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验证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
(2)实验材料:突变细胞系、基本培养基、12C一核糖核苷酸、14C一核糖核苷酸、12C一脱氧核苷酸、14C一脱氧核苷酸、放射性探测显微仪等。
(3)实验原理
DNA主要分布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
RNA主要分布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
(4)实验步骤
第一步:编号。取基本培养基两个,编号为甲、乙。
第二步:设置对比实验。在培养基甲中加入适量的12C一核糖核苷酸和14C一脱氧核苷酸;在培养基乙中加入等量的。
第三步:培养。在甲、乙培养基中分别接种等量的突变细胞系,放到培养一段时间,让细胞增殖。
第四步:观察。分别取出培养基甲、乙中的细胞,用放射性探测显微仪探测观察。
(5)预期结果
①培养基甲中;
②培养基乙中。
(6)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