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上世纪70年代,朋友见面打招呼通常是问“吃了吗?”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这时流行的打招呼用语是“看电视了没?”现在,人们见面时的招呼用语是“最近去哪旅游了?”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上述招呼语的变化表明

A.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相当完善 B.我国居民家庭消费已转向享受型消费
C.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D.我国居民消费已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2010年,要进一步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烧旺”消费市场。上述方针和政策

A.有利于改变落后的消费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B.有利于发挥生产的决定作用和消费的反作用
C.有利于实现生产的目的和发挥消费的动力作用  
D.有利于实现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协调发展

在国内许多城市,“乐活族”正在悄然发展壮大。“乐活”即“LOHAS”,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由“life 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直译就是“健康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乐活族”在消费时,会考虑到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责任心。“乐活族”的出现表明
①人们对精神消费的需求越来越高        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
③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商品和服务的品质 ④人们的消费行为日趋成熟、理性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我国汽车市场上,既有自主品牌的汽车,也有进口汽车和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汽车。以下选项中,可能使我国消费者享受到更低汽车价格的因素有(  )
①国内出现通货膨胀  ②人民币升值
③汽车市场竞争加剧  ④进口关税降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信用卡已成为现代人生活随身必备的物品。下列对信用卡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B.它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C.持卡人可以在所有消费场所消费
D.它可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甲国某一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5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8万亿元,这时货币的贬值幅度为,原来标30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是()

A.28% 44元 B.25% 40元 C.22% 36元 D.25% 37.5元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将于 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举办。据此回答1~2题。
上海世博会的门票分为平日普通票价格为160元人民币、指定日普通票价格为200元人民币、指定日优惠票价格为120元人民币、平日优惠票价格为100元人民币、夜间票价格为90元人民币等不同档次。货币在门票定价中(  )
①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②是观念中的货币 ③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④是现实的货币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手拉手迎接精彩世博,肩并肩保护知识产权”是2009年上海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的主题,彰显了中国政府万众一心携手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众志成城并肩协作保护知识产权的坚定决心。下列对知识产权认识正确的(  )

A.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价值
B.是商品,因为它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
C.不是商品,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
D.是商品,因为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回答28——30题。
28、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沿海一些地区的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利润下滑甚至破产倒闭的现象。为应对危机,国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因为()
A.中小企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中小企业能广泛吸纳城乡劳动者就业
C.中小企业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保证
D.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29、工商链条时代的产业特征是“6+1”。其中的“6”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创造的价值为90%;“1”就是制造环节,创造的价值为10%。如芭比娃娃,制造是1美元,最后终端零售市场是10美元,其中的9美元是通过六大环节创造的。这对我国企业经营的启示有(
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②积极开拓市场,重视营销和服务
③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④降低价格,赢得竞争优势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0、金融危机中,海尔企业在海外市场推出“即需即供”的商业模式,即围绕客户定单组织生产,在研发上实现即需即变,制造上实现即需即制,物流配送上实现即需即送,使产品研发、市场开发、产品供应链达到了有机统一,实现了逆势增长。这一模式体现了
()
①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②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③注重了量的积累④对事物发展各种条件的把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