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图5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①表示
| A.岩浆 | B.岩浆岩 | C.沉积岩 | D.变质岩 |
图中箭头M表示
| A.冷却凝固 | B.重熔再生 | C.变质作用 | D.外力作用 |
下图为我国某地形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该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是
| A.高原、山地 | B.低山、丘陵 |
| C.喀斯特地貌 | D.流水堆积地貌 |
该地形区制约种植业发展的因素为
| A.地形 | B.土壤 | C.科技 | D.水源 |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读某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有关该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化与城市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
| B.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
| C.该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
| D.第三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 |
第三阶段促使该国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部门()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资源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①④ |
读下表(表中①、②、③、④代表西北干旱区、黄淮平原区、东北低产区和南方高产区等我国四类商品粮基地),回答下列问题。
| 商品粮基地类型 |
① |
② |
③ |
④ |
|
| 占全国四类商品粮基地的比重(%) |
耕地面积 |
40.17 |
6.82 |
23.43 |
29.58 |
| 农业人口 |
19.91 |
4.7 |
28.5 |
46.89 |
|
| 粮食商品率 |
35.2 |
27.2 |
19.6 |
29.0 |
|
| 积温(°C) |
2500~3400 |
2000~4500 |
4200~4500 |
4500~8000 |
|
| 年降水量(mm) |
400~500 |
<250 |
850~1000 |
1000~1900 |
关于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我国各类商品粮基地的排列正确的是()
| A.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黄淮平原区、南方高产区 |
| B.黄淮平原区、西北干旱区、东北低产区、南方高产区 |
| C.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南方高产区、黄淮平原区 |
| D.南方高产区、黄淮平原区、西北干旱区、东北低产区 |
④地比①地粮食商品率低的原因是()
| A.④地粮食总产量比①地少 | B.④地粮食单产不如①地高 |
| C.④地人均耕地小于①地 | D.④地复种指数低于①地 |
下图区域为我国南方某丘陵地区,图中两条小河的流量相当。读图文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该区域最适宜种植
| A.水稻 | B.茶树 | C.甘蔗 | D.棉花 |
进入小镇的引水线最合理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小镇人口逐渐增加,过度引用河水将导致
| A.甲河流域水土流失加剧 |
| B.甲河下游河段水量锐减 |
| C.乙河下游河段净化能力下降 |
| D.乙河下游河水季节变化加大 |
下图为某时赤道南北天气状况示意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天气系统东侧盛行偏北风,形成暖锋 |
| B.乙天气系统中心气流旋转下沉,东侧为暖锋 |
| C.①和②锋面分别向东南和西北方向移动 |
| D.m地阴雨连绵,n地天气晴朗 |
上右图中正确反映①锋面过境期间,g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
| A.A | B.B | C.C | 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