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
《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始使用金属工具 | 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 |
C.赋税制度重大改革 | 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 |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这种“自治社会”形成的根源是( )
A.地方制度的不完善 | B.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
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 D.中央集权的削弱 |
东汉文物 《侍廷里父老僤买田约束石券》记载了东汉某乡里百姓为解决负责集体事务的“里父老”所需经费,共同出钱买田82亩,以里官为首成立“僤”,并规定此田的所有权归“僤”,使用权归“里父老”。这反映了当时()
A.世家大族控制了乡里基层政权 |
B.民众支持地方公共秩序的构建 |
C.中央政令难以畅达乡里 |
D.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成为普遍现象 |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
A.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 B.开始确定官员监察制度 |
C.没有依照条例办事 | D.较好发挥监察作用 |
《国语 鲁语上》说:“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这表明( )
A.诸侯五年朝觐周王四次 | B.诸侯应向周王申报财产 |
C.分封制具有制度性保障 | D.分封制以礼乐制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