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传,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
从下列两表中能看到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
B.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自然经济基本瓦解 |
C.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应运而生,艰难发展 |
以下是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
第一卷 |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
第二卷 |
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 |
第三卷 |
…… (1865~1895) |
第四卷 |
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 (1895~1900) |
第五卷 |
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 |
A.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B.制夷、自强与实业救国
C.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
D.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
1867年清政府规定,华商租买轮船只准在通商口岸来往,“不得私赴沿海别口,亦不得任意进泊内地河湖各口……;并照外国轮船例,向海关交纳船钞货税”。以下对此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带有抑制民间购买轮船的意图 |
B.清政府允许民间开办轮船航运 |
C.此政策有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 |
D.清政府依然拥有关税自主权 |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军事工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 B.上海发昌机器厂 |
C.安庆内军械所 | D.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
有学者认为:农业定居阶段的氏族社会,城兴,有城无市。家族社会里,城中有市,市被垣(矮墙)围。地主经济形态下,市破垣而出,散布全城,城区即市区。下列描述符合“城区即市区”的是()
A.“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
D.“新封丘门大街两边民户铺席外,……至门约十里余,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