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这种机制不包括( )
A.白人、黑人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分权制衡 |
B.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间分权制衡 |
C.国会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 |
D.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
下列关于国际联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个立誓以非暴力方式解决争端的国际组织 |
B.它要求会员国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
C.它有权拟定裁军计划,由各会员国政府实施 |
D.它是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相互妥协的产物 |
某生分析下表,对1917年协约国三种战略物资生产出现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战略物资生产表(单位:百万吨)
1914年8月1日 |
1914年9月25日 |
1917年 |
||||
协约国 |
同盟国 |
协约国 |
同盟国 |
协约国 |
同盟国 |
|
生铁 钢 煤 |
22 19 394 |
22 21 332 |
16 16 346 |
25 25 355 |
50 58 851 |
15 16 340 |
A.协约国比同盟国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
B.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集团,加入协约国集团 |
C.苏俄和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
D.美国放弃中立,参加了战争 |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A.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
B.①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
C.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D.①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下列四幅图是反映海峡两岸关系的有关图片,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①两岸交流日益频繁②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愿望
③马英九的胜选表明两岸统一指日可待④国际反华势力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巨大障碍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A.实施群体不同 | B.享受权利不同 | C.社会制度不同 | D.主要作用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