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6表示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该群岛
A.位于亚欧板块上 | 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 | 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 |
读下图等值线示意图,回答各题。若等值线为中纬度地区海平面等压线,且数值a<b<c,则一()
A.P区域盛行下沉气流,阴雨天气 | B.①、②两地风向相反、风速相同 |
C.PN、PM沿线附近易形成降水天气 | D.夏季出现时,被称为台风或飓风 |
若等值线为山地等温线,且数值a<b<c,则()
A.等温线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受降水影响 |
B.P区域获得地面辐射相对较少,气温刻氏 |
C.①、②两地气温相同、坡度相同 |
D.PN;PM沿线易遭受泥石流、山洪等灾害 |
右图为台风“马西娅”影响某大陆的云系图。读图,回答各题。生成此云系图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APP | B.GPS了 | C.GIS | D.RS |
此时,甲地风向大致为()
A.西北 | B.东北 | C.东南 | D.西南 |
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下图中图1示意我国城市化
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演变路径,图2示意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读图,完成各题。1965-2005年,我国属于图2中的()
A.I型 | B.II型 | C.III型 | D.IV型 |
据图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说法正确的是()
A.1965-2005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 |
B.1975-2005年,城市化进程慢于世界平均水平 |
C.1985-1995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
D.1995-2005年,城市化进程快子经济发展 |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右图示意东亚195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状况。读图,完成各题。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
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
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
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
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
A.夏季风逐年增强 | B.夏季风逐年减弱 |
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 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
读某地某日期段正午物影变化示意图,完成各题。图中N点日期可能为()
A.5月6日左右 | B.8月7日左右 |
C.11月7日左右 | D.2月6日左右 |
若测得某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5°,则该地纬度最可能是()
A.赤道 | B.11°34'S |
C.23°34'N | D.11°34'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