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图中,甲、乙、丙、丁区域()

A.是按照多种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有关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该图是我省某中等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E工业区与F工业区相比,显著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的通达度高 B.冬季无污染
C.地价低廉 D.工人素质高

随着城市发展,Y住宅区较X住宅区更有利于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理由是()
①依山傍水,风景优美 ②远离铁路,噪音污染轻
③交通便利,方便职工上下班 ④远离工业区,环境清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完成问题。

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A.甲、丁 B.乙、丁
C.乙、丙 D.甲、丙

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目前有些城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 其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人出租车 B.优先发展公交车
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D.减少就业压力

该图是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回答问题。

R1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交通通达度低 B.环境质量差
C.地租较低 D.服务设施差

R3区域主要是()

A.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绿化区

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最有可能是()

A.扇形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楔形模式 D.多核心模式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下列属于逆城市化原因的是:( )
①市区交通拥挤,用地紧张
②大城市环境改善
③乡村环境优美
④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