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
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D.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514年,广东布政司参议陈伯献上奏说:“近许官府抽分(注:征收进口税),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兵器,纵横海上。”据此可知

A.陈伯献反对海禁政策 B.明政府加强海禁力度
C.明代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略 D.明政府曾经放松海禁

《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